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委要闻 >> 实践志愿行 >> 正文

三下乡特辑|葫韵沁心,家国共兴——“葫韵青行团”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09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讲话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学生冯禹淇的带领下,学生王珠格、宋晨霏、赵子棋、王子毓、李宗睿、张怀鑫7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共同组成“葫韵青行团”。团队成员奔赴葫芦岛市连山区和兴城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立足基层实际,走进派出所、深入社区、探访古城、扎根乡村,在与基层的深度联结中,感悟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传承红色血脉。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开展注入海华学子的青春力量。

2d09f67726c126e918d684d35fa67828dc21c48f

实践第一站,葫韵青行团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石油街派出所。沉浸式体验基层民警日常工作。从案件侦破到社区防控、从调解矛盾到打击犯罪,每一项工作都承载着“保家卫国”的具体实践。民警用坚守诠释 “护民安邦” 底色,让成员们对 “家国担当” 有了具象理解。民警同志寄语队员:“爱国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担起每一份责任。”这句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也让大家明白,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正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注脚。

实践第二站,葫韵青行团走进东门社区开展活动。社区是爱国主义教育“生活课堂”,成员化身宣讲员,讲述赵一曼、雷锋等故事,从英雄事迹谈到日常爱国微光,让“爱国”融入生活。互动游戏里,大家借串手串串起社区居民的团结与互助,更是将“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这场社区之行,把爱国种子播进百姓生活,让家国理念在互动中生根发芽。

实践第三站——兴城古城。兴城古城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570余年历史。漫步砖石街巷,成员们触摸历史肌理,从古城建筑与遗迹里,探寻家国文化传承密码——这里曾是抵御外敌的军事要地,如今成为文化传承载体,见证家国从苦难走向繁荣。站在古城之上,眺望现代城市的蓬勃生机,成员们深刻体会:家国文化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这份文化韧性,正是民族复兴的底气,更让“爱国”有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实践第四站——寺儿堡镇。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葫韵青行团深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寺儿堡镇老边村,以“传承孝道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核心,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孝道大讲堂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有寺儿堡镇镇长贾宇,老边村村书记王忠生等五位优秀干部。实践团与基层干部和78名村民共筑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活动于晨曦中以升国旗开启,五星红旗升起时,赤诚之心与国旗同辉,红色精神激荡乡土。“红色讲堂”里,团队讲述辽西抗战故事、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爱国歌曲、朗诵《你要写中国》,点燃村民家国情怀;“孝亲实践”中,走访老党员、践行志愿服务,联结“敬老爱亲”与“爱国担当”,还分发50份爱国宣传手册和100份调查问卷普及相关知识。结尾,贾宇镇长致辞点明“小家孝”与“大国忠”的共鸣,队长冯禹淇代表团队分享观点并致谢。此次活动既丰富乡村文化、强化村民认同,更搭建校地协同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与人才力量,诠释青春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葫韵青行团在行走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从派出所的责任担当到社区的温情服务,从古城的历史回响到乡村的孝道传承,队员们对爱国主义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爱国是坚守岗位的初心,是关爱他人的温情,是铭记历史的敬畏,是传承美德的担当。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葫韵青行团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奋斗动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春的接力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