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团省委以及校团委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号召,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乡村,为乡村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24年7月19日,在团委老师骆姿含和文学院辅导员张博凯的指导下,由学生王淅冉带队,学生陈千慧、曹爱佳、朱源琦、陈静蕾、张暕、董世岩、朱天齐共同组成与“菌”有约,“智”富菇乡实践团。实践团来到了河北省承德平泉市实地调研走访菌菇培育、生产、加工基地,了解当地菌菇生产以及其产业链的组织与生产模式。通过走访调研、文化宣传、科技支农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科技赋能菌菇梦,匠心培育新希望
为了解平泉市菌菇生产培育情况,实践团于7月19日上午来到平泉市希才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菌菇创始人梁希才先生带领下,队员们深入参观菌菇研发与培育工厂,了解其所需材料、技术、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与上市时间等知识,并与其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了菌菇的培育原理、过程、工序等知识,分享了他在菌菇产业中的艰辛创业历程,以及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将菌菇这一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使其最终成为平泉立市富民的企业。在交谈的过程中成员们深刻地理解了平泉菌菇围绕“科技+农业”这种致富方式,并贯彻“科学技术是创造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业,以科技发展,以科技致富。
工厂生产标准化,现代农业领风尚
为进一步了解平泉菌菇生产与加工产业链发展,实践团探访平泉市杨树岭镇北地村,深入菌菇大棚与香菇工厂化生产线,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魅力。高科技助力香菇增产提质,平泉食用菌年产量达63.5万吨,产值65.5亿元,产业链产值超82亿,标准化覆盖率超90%。香菇等十余种菌类种植兴旺,惠及3.5万户家庭,助力12万余人脱贫就业。为进一步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基于北地村发展现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意见建议,通过入户走访,实践团与村民亲密交流,了解到香菇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面貌,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队员们向下扎根,在走访中摸清实情,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效能,以“人治”激发“数治”,引领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加工拓宽产业链,产业增值启新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了让团队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食用菌深加工,实践团前往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平泉市绿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这两家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还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在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团队成员们目睹了从菌菇原料到高端产品的华丽蜕变。森源公司运用先进科技,精细加工食用菌,保留其天然营养与鲜美,创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成功进军国际市场,成为预制菜出口典范。而绿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与就业扶贫贡献力量。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这两家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菌菇领航多元化,平泉农业展宏图
实践团以调研菌菇产业为基础,同时向平泉市其他农业企业深入调研。实践团来到平泉市益农科技育苗有限公司,参观育苗温室,这里采用了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能够精确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为种苗创造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来到绿色蔬菜基地和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蔬菜的生产与流通是一个紧密相连的产业链。从蔬菜大棚里的精心培育,到批发市场的快速集散,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市场流通机制,降低成本,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新鲜、安全、实惠的蔬菜。
文化深耕促振兴,乡村共绘繁荣景
在考察之余,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深刻体验了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承德山庄老酒博物馆,醇香佳酿唤醒了千年文化的记忆;走进平泉市博物馆,历史画卷与多媒体互动交融,古老文化重焕新生,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深思。在品尝品味平泉羊汤这一非遗美食时,成员们感受到了乡村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产业潜力。最后,承德小布达拉宫宏伟壮观,宗教文化深邃,展现了乡村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只有深入挖掘与传承乡村文化,才能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圆满落幕,实践团成员们满载而归,心中充满了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坚定信念。实践团见证了科技如何点亮菌菇产业,文化如何赋能乡村发展。未来,成员们将继续传承这份责任与使命,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宣传和推广平泉市等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同时,实践团也热切期盼更多青年朋友加入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