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委要闻 >> 科技创新 >> 正文

关于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的预通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2-09 [来源]: [浏览次数]: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大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战略部署融入学校育人工作,激发学生学术热情与创新潜能,为国家创新发展输入高质量人才。我校团委特此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结合校团委相关工作要求,现将赛事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我校全体在籍学生

二、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每件参赛作品只能选择参加一个类别)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聚焦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强调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展示学生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等。该类作品又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字数限制在8000字以内(不包括参考文献)。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展开调研,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字数限制在15000字以内(不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

(三)科技发明制作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B类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

三、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赛程安排

(一)院级竞赛阶段(即日起至2025年3月7日)

本次比赛不接受个人报名,必须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各学院全面负责组织本院学生报名参赛,可通过建立专门的赛事交流群,有序引导学生提交参赛作品。

注:各参赛团队将作品提交至所在学院后,学院需从内容完整性、规范性、创新性等多维度对申报作品展开严格审查,并依据审查结果将作品进行排序后填写到附件5。

(二)校级竞赛阶段(2025年3月下旬—4月中旬)

校团委对各学院上报的作品进行审查,组织专业答辩环节进行综合评审,最终通过电话、邮件或赛事交流群等方式通知入围团队,同时在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公布入围校赛的名单。

五、团队要求

每人仅限参加1组作品(无论是否为团队负责人)。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两种,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跨学院组队原则上以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申报单位。

(一)个人项目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二)集体项目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只队伍不超过8名学生成员。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六、其他说明

(一)证明材料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二)作品查重要求

凡是提交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的参赛作品需均进行查重检测,并提供由主流学术论文检测系统生成的查重报告。参赛团队需自主选用如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学术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查重。提交的查重报告必须清晰呈现检测系统名称、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关键信息。作品的复制比(即查重率)不得超过20%,无相关查重报告的作品将无法进入校内评审环节,因查重产生的费用需参赛方自理;查重报告必须为原件,严禁任何篡改、伪造行为,一经查实,将按违规处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三)专利及运营项目材料要求

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四)信息隐去

参赛团队提交的学术论文正文和附件材料中均不可出现团队成员姓名以及指导教师信息等相关信息。

七、提交材料说明

请各学院于2025年3月7日前将本单位参赛作品初步评审后的推荐材料汇总打包发至Lshhtw@126.com邮箱,邮件标题为“XX学院—挑战杯作品”。材料含参赛团队压缩包(内有作品申报书等相关材料)及排名后的项目汇总表(见附件5)。各项目单独建文件夹,命名为“推荐序号-项目负责人姓名”,文件夹内材料按“01作品申报书、02参赛作品、03查重报告、04诚信竞赛承诺书、05其他相关材料”依次编号。

共青团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委员会

2025年2月9日